数码相机测光原理,数码相机的测光原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码相机测光原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数码相机测光原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相机中各种测光模式有什么区别?拍照时该怎么选择?

在日常拍摄的时候,测光模式是我们拍照前需要设定的要素之一。以尼康相机为例,相机只有在P(程序自动)S(速度优先)A(光圈优先)和M(手动设置)模式下设定测光的方式,在其它模式下,照相机自动选择测光方式。相机通常的测光模式有三种:

数码相机测光原理,数码相机的测光原理

一 矩阵测光:

这是平时拍照使用最多的测光模式,照相机对画面的广泛区域进行测光,并根据色调分布、色彩、构图及距离信息设定曝光,大多数情况下可产生自然效果。

二 中央重点测光:

人像拍摄的经典测光方式,或者当使用滤光系数大于1倍的滤镜时推荐使用。照相机对整个画面进行测光,但是将最大比重分配给中央区域。

三 点测光:

照相机对以当前对焦点为中心的3.5mm直径圈(约占画面的2.5%)进行测光,确保即使拍摄对象和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异非常大时,也可以对拍摄对象进行正确的曝光。

新玩摄影的朋友们常常困惑如何选择测光模式那?

一:通常情况下室外摄影特别是拍摄风光照片,一般采用矩阵测光,拍摄出的片子能够达到自然的效果。

二:如果进行人像摄影,为了确保被拍摄者面部或者重点区域有准备的曝光,通常采用中央重点测光。或者摄影在使用一倍以上滤光系数的滤镜时,也要考虑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模式。

三:通常在室外拍摄时,如果拍摄对象与背景之间亮度反差太大,这时候可采用点测光来确保正确曝光。比如拍摄花卉,小鸟等等,通常使用点测光模式。

大部分相机都具几种的测光模式,可能每个牌子的叫法有所不同,但测光的原理大致相同。测光模式多为点测光、中心测光、多重测光。

测光模式

多重:对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画面的各个区域进行测光,以确定画面整体的最佳曝光。通常的拍摄当中,多数使用多重模式进行测光。

中心:将重点放在画面中央部分的同时,对整体的亮度平均地进行测光。对画面中间部分进行测光,忽略边缘部分的光线,中心对焦的测光模式大部分曝光是非常准确的,除非是大片黑或大片白的极端场景。

点:只在中央部分的点测圈内进行测光。

白加黑减

现在虽然知道了测光的方法,但实际拍摄中,多数的场景还是要按照“白加黑减”的方法进行拍摄。

因为在大片白色或大片深色的场景中,测光表看到的世界永远都是中灰色(18%中灰色),无论是白色的雪景和深色的场景,测光表都不会对这二种场景进行区分。

下面是二种场景测光方法。

白色场景

下图背景是一张白色的打印纸,使用了自动曝光的方法进行拍摄。

这时,相机的自动曝光表会将白色背景看作是18%的中灰色,会导致图片的曝光不足。在类似的场景当中,在测得的曝光值基础上需加大2档光圈,以获得合理的曝光。

深色场景

下图一身披黑色披肩的人站在深色背景墙前,使用了自动曝光的方法进行拍摄。

这时,相机的自动曝光表会将深色背景看作是18%的中灰色,会导致图片的曝光过度。在类似的场景当中,为了避免曝光失误,要靠近人的脸部测光,或者直接测量在同样场景中自己的手部光线,深色皮肤缩少一档光圈,浅色皮肤加大半档光圈,以获得合理的曝光。

技巧与设定

在对焦区域内有明暗反差较大的被摄体时,懂得了用点测光测量想要以适当的亮度拍摄的被摄体的曝光。

但有的场景还需进行AE锁定拍摄。

为什么要进行AE锁定?在多数的情况下,测光点并不就是我们需要的对焦点。这是需要将相机的测光与对焦功能相分离:先测光,然后构图对焦,完成拍摄。

这种将测光与对焦功能的相分离实际上就是通常说的所谓“后对焦”了。

下面以索尼微单为例说明一下AE的设置。

AE锁定

1.打开自定义键设置——如果为“AF/FM按钮”请选择为“AE锁定切换”。

2.在相机背部找到“AF/FM/AE”切换杆,将拔干打到AEL处。需要曝光锁定时,按一下圆形按钮,即能固定曝光。再按一次圆形按钮,曝光锁定解除。完成设置后,可以先测光按AE锁定,后自由地构图对焦拍摄了。

相机的测光模式有4种,以佳能为例有:评价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它的区别是测光的范围不同,重点也不同

1.评价测光

它在整个屏幕中分布了多个测光点,系再根据每个点的测光值进行综合评估,得出一个中间的平均测光值。

优点:画面曝光平衡,适合大多数场景的拍摄,不会出现明显的死白和死黑的局部曝光。

缺点:得不到精确位置的曝光,纯白和纯黑的物体会被拉到一个偏灰的状态。

下图为对评价测光的曝光,屏幕的高光、黑框的阴影、墙壁的中间调都有看得出细节。

2.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这个测光范围比评价测光范围小,比局部和点测光范围大,主要集中大范围区域。

系统根据这一区域的曝光值计算出一个平均的曝光值。

原理和评价测光一样,但随意测光的范围变小,高光没测到的区域会被中间的曝光值拉低了曝光,从下图显示屏上的字就可以看得出来,字更清晰了。没有高反差是不容易发现的。

3.局部测光

测光范围在中点的局部,如果中间局部较暗,系统会直接把拉到一个正常的曝光值,这时其它的区域也会随着变亮,但系统不管它,只要中间的局部不明不暗就行了。

优点: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想要的局部曝光

缺点:周围的曝光不受控制

如下图对着显示器的黑色边角测光,屏幕已经完全过曝了,显示器曝光正常,墙壁也拉亮了。

4.点测光

测光范围比局部测光更小,少一半。

原理是和局部测光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测光范围变小了,其它区域的曝光变得更不可控了。

如下面的图,测光点同样显示器黑色边角,屏幕变得更过曝了,墙壁也也变得更变亮了。

拍照时怎么选择测光模式

1.评价测光是大多数人默认的测光模式,适合大多数场景的拍摄。

它能把过曝的区域拉暗,把过暗的区域拉亮,所以基本上是不会有问题的。

拍风光照时最好用评价测光。

2.中央重点测光和评价测光没有很大的区别,正常环境下肉眼是分不出来的,所以不用纠结。

3.局部测光适合拍人像,对脸部测光,可以使脸部正常曝光,尤其是在光线不怎么好的情况下。

4.点测光适合拍高反差照片,比如剪影,对高光测光,阴影瞬间拉黑。

总的来说,没有哪种测光模式一定适合拍哪种题材,因为自然光线复杂多变,拍摄时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测光试拍下效果,这里只是让你理解测光的原理。

在光线正常的情况下就用评价测光是就可以了。

这个问题要是说完整就长了点。我仅说平时拍摄时常用到的两点吧。

1)评价测光。在相机设定多个测光中选择几个点(自动选的),经程序计算得出最佳曝光参数。这个测光方式一般用在光线复杂的情况下,如纪实拍摄,场面光源多且杂。

2)点测光。相机仅以设定的单点测光点给出曝光参数,或者指导你设置曝光参数。在拍人像,花草,小品时使用。点测光的最大好处是作品层次感强。为什么?因为相机内电脑干预最少,测光点之外的光线形式是自由表现的。

评价测光:测光模式的默认设置,广泛用于风景拍摄、抓拍等多种场景。以自动对焦点为中心,照顾画面整体亮度平衡。

局部测光:测量灰色圆形部分的光亮。测光范围相对较窄。可用于拍摄人像特写。

点测光:仅对灰色圆形内的亮度进行测量。可用于强烈逆光等希望仅对人物面部亮度进行测光之类的场景。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类似局部测光模式,但对周围的光线也做出一定反应。注重画面中央部分亮度,同时平衡整体画面亮度。

几乎可应用于所有拍摄场景的是默认设置的“评价测光”模式,以自动对焦时所用的自动对焦点为中心,注重合焦被摄体的同时考虑到画面整体平衡进行测光,根据其测光值采用高级算法计算,转换得到曝光值。

测光范围最狭窄的是“点测光”模式,只对中央的部分亮度有反应。但逆光等特定场景下想要迅速让特定被摄体获得恰当的曝光时,可以使用点测光。


为什么说不同的环境,相机设置会有什么不同的测光模式选择?

测光模式实际上是对现实场景中光线分布的探测,以便相机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方法确定如何在感光器件上得出曝光效果。这是电子技术进步给摄影者带来的便利,在依靠目测及后来的测光表的年代,没有长期经验积累和训练的普通摄影者,很难像今天那么容易拍出光线色彩都漂亮的照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码相机测光原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码相机测光原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为您推荐